盆腔复健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白福光 何元帅 陈伟清 林国靖
亚洲盆腔复健医学会 北京 101100
本文已发表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摘要 盆腔生殖、泌尿、肛肠等慢性病的原因80%都与盆腔相关神经、循环、淋巴、组织液通道压迫原因相关。去除疾病的原因、可以使健康恢復,发现并纠正相关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更可以预防疾病再复发。施行盆腔复健可以使患者恢复盆腔系统健康,更是我们做盆腔复健的目的。本文将复健医学引入到盆腔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希望盆腔复健医学可以受益于同行与社会,为广大盆腔系统患者解除病痛疾苦。
关键词 盆腔系统疾病;复健医学;起源;发展
0引言
复健医学(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是20世纪中期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体系”,复健医学的目的在于减轻与消除人体的功能性活动障碍,重建与弥补人体活动的功能性缺失,最终提高人体各方面功能,恢复疾病健康并改善人的生命质量。盆腔系统疾病是盆腔神经、循环、淋巴、肌肉、韧带、筋膜、骨骼结构功能病变引起的,非常普遍的临床生殖、泌尿、肛肠、产后、术后功能性疾病以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而且早期不严重容易被忽视,甚至病程缠绵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不可逆病理损伤较难治愈。针对于此,本文将复健医学引入到盆腔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希望盆腔复健医学可以受益于同行与社会,为广大盆腔系统患者解除病痛疾苦。
1、盆腔复健医学简介
1.1盆腔复健医学的概念
根据不同的盆腔系统结构及生理功能紊乱,整合出一套高效的复健手法、针法,对盆腔系统的神经卡压、血管淋巴管瘀积、软组织黏连、骨骼位移、内脏松弛进行复健。
1.2盆腔复健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式
盆腔复健医学的病因理论核心与很多医学学科相同,都为结构性、功能性病因学说,其认为大部分慢性病发展的起因及经过是结构紊乱→功能紊乱→器质病变→不可逆病损。早期发现结构紊乱并纠正,是预防、恢复功能的最有效方法,从而避免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并遵循了早发现早调理早诊断早治疗的黄金原则。
1.3盆腔复健医学的诊断及治疗关系
盆腔复健医学遵循盆腔系统整体观原则,运用问、视、触、叩诊,综合辩证分析骨骼软伤、神经循环淋巴及内脏的解剖及功能异常,评估病损及发展程度与预后,制定最佳手法复健方案,结合针法、心理疏导,激发盆腔系统自愈力。
1.4盆腔复健医学的复健治疗范围
一切盆腔各组织解剖异常而引发的功能障碍,以致引起的症状。如骨盆结构紊乱及脏器移位、变形及神经循环淋巴功能障碍引起的内脏早期脱垂、骨盆不对称、臀部下垂、髂腰肌痉挛综合征、盆底肌松弛综合征、耻尾骨力线紊乱征、盆底神经卡压征、盆腔瘀积征、卵巢早衰综合征、症瘕体质征等。症状表现为盆底肌群松弛、盆腔瘀滞性痛经、各种功能性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盆腔炎症、盆腔积液、早期囊变瘤变等。
1.5盆腔复健医学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技术
分析正常盆腔系统功能,对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和神经支配、循环、淋巴的平衡及其破坏程度,做出诊断和定位。 何种症状是由于何种原因、何种部位、何种损伤造成,有没有受到心理影响,以便有针对性进行修复和改善。(三步定位)设计合理的针法、手法与心理干预联合调理。基本技术包括:盆腔复健手法;盆腔复健针法;心理神经干预。
2、盆腔复健医学的病因病机
神经病因学:神经病因学是研究神经卡压等原因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病症的新兴病因学说,盆腔神经功能性相关疾病的发现,为一些盆腔器官常见病的发病与发展,补充了新的诊疗思路,为养生及临床提供了一条新的调理及诊疗思路。
循环病因学:循环病因学是经过严谨而大量的临床经验及生理病理推理研究总结,研究循环阻塞等原因导致相关组织脏器代谢障碍病变的新兴病因学说,为一些相关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辩诊调治思路。
淋巴病因学:淋巴管阻塞导致相关器官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炎性反应、感染、瘤变。
心理病因学:心理影响神经递质及内分泌激素改变,负面心理直接影响神经及内分泌紊乱,导致脏器功能代谢紊乱,直接导致或诱发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心主神明,形神相印,七情内伤,治神为本”。
3、小结
2008年白福光医师及王勇医师起初总结股沟淋巴疏通附件炎恢复一例,手法松解肛门括约肌治愈肛裂一例避免了手术,骶孔内神经刺激治愈腺肌症一例、功能性不孕一例,阴部神经刺激治愈性功能障碍一例。从而总结出盆腔内外很多疾病原因是由于盆腔系统结构与功能紊乱所引起的,2011年伊始,白福光医师用系统医学思想,研究盆腔器官亚健康慢性病的病因病机相关性。受脊柱病因学说启发,推导出慢性病相关神经病因、心理病因、循环病因、软伤病因、淋巴病因,并应用于盆腔系统亚健康慢性病的临床诊疗实践,取得了可喜疗效,开创了整合盆腔系统研究的先河。盆腔系统的整合,尤其在骨盆、软伤、泌尿、生殖、产后等大部分相关亚健康、慢性病领域,丰富了诊疗思路,提升了诊疗手段,把盆腔系统相关病扼制、扼杀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把握黄金调理诊疗期,效果特别显著。盆腔系统复健的概念一经推出,得到众多医学学者、医师的认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迄今为止,已有包括亚洲范围内的80余位志同道合的医师,在共同创造完善提升这门新兴学科,并成立组建亚洲盆腔复健医学会,学会的组建使盆腔复健医学的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Paul S, Ramsey D. Music therapy in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J].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2015, 47(3):111-118.
[2] Greydanus D E, Dodich 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the adolescent: a poignant, perplexing,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problem for patients and physicians[J]. 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 2015, 27(1):192-195.
[3] 王婷, 朱明丽, 马建萍. ICU患者静脉用药潜在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21):61-62.
[4] 李凡, 周萍. 盆底重建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8):4543-4545.